天鵝堡供應鏈及二維碼管理系統
用戶背景:
供應鏈企業隨著規模的擴大,經營形態和通路結構越來越復雜,傳統的管理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現代激烈競爭的要求了,因此也就產生了大量的管理問題:
l 通路網絡成本逐漸增高;
l 不易及時發現并解決通路中存在的積壓與短缺情況;
l 不太了解、不易掌控通路中的資金運作狀況;
l 及時、準確了解各層次流通組織的銷售情況和庫存情況是個難題;
l 供應鏈門店之間的調撥問題,如何有效的避免相互之間的串貨;
l 合理制訂采購、配送、銷售計劃較困難;
l 通路節點分布不盡合理且不易控制;
l 銷售前端關鍵業務信息收集與反饋速度緩慢;
l 總部遠離客戶的趨勢明顯;
l 報表、數據增多而且整理困難,缺乏有效數據資料;
l 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費在資料重復輸入,簡單處理之中;
l 進行市場銷售信息分析、決策制定、銷售策略、制定促銷方案的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l 數據信息是否能在企業內部進行流動,各個管理部門是否能夠根據各自的需要隨意的提取相關的數據信息;
l 如何加強對供應鏈網絡的科學管理與有效監控?如何實現對通路中前端銷售現場數據收集、匯總、分析,及時把握銷售規律、趨勢?如何在供應鏈網絡中實施嚴格的質量管理,貫徹ISO9000標準?建立高效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是不重復的辦法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才推出了“E6.NET.Net供應鏈管理系統”,專門解決供應鏈企業的困惑。
用戶需求
E6.NET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較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供應鏈企業在供應鏈方面所表現的競爭力。這個競爭能力表現在企業管理能力、運行成本優勢、對供應鏈的協調控制能力等方面。當然,在企業供應鏈建設的不同階段,企業的關注點是不一樣的,解決方案也就有著不同的系統目標。
系統功能
系統業務流程與功能模塊
E6.NET供應鏈管理系統強大的功能是建立在一套標準的運做規范的基礎上,它是公司新術與管理思想的結晶。作為國內著名的管理軟件開發商,公司不僅有著多年的供應鏈行業經驗積累,更有一批具有豐富管理和行業經驗的研究人員對供應鏈行業長期專注的研究,總結出的完全符合國家ISO9000質量管理標準的管理模式與流程融入系統中,從而更大程度滿足企業提高經營管理和ISO9000達標的需求。
組織機構職能設置
1)、供應鏈企業組織機構設置
1. 總部(主要管理部門)
1). 信息中心
a. 保證整個計算機系統數據的安全性;
b. 保證硬件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網絡設備的暢通;
c. 負責系統的維護與修改;
d. 記錄系統的運行情況;
e. 負責公司各部門的操作培訓;
f. 負責設備安裝、更新和新操作員的開戶;
g. 劃分各部門及各操作員的操作權限。
2). 財務部
a. 負責與銀行對帳;
b. 負責對供貨商付款;
c. 負責對加盟店和批發客戶收款;
d. 負責總公司的利潤再分配的核算工作;
e. 定期核對庫存帳貨。
3). 業務部
a. 編制采購計劃,并將訂貨單分別發往各供應商及配送中心質檢部;
b. 執行《價格法》等法律法規及其他相關制度;
c. 規范渠道進貨。從具有合法生產、經營資格的主渠道進貨,索取相關資證復印件,報送質量管理部門備審和備案。不得從非法生產、經營單位采購商品;
d. 收集市場及商品質量信息,及時反饋。
e. 對大宗客戶的批發銷售;
f. 市場信息的搜集與分析利用;
g. 業務的擴展。
4). 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是供應鏈企業的物流機構。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是采購、質檢、配組、分裝、儲存、調運和信息采集等,它強調的是各種功能的協調和一體化作業。
5). 質量部
a. 執行行業質量管理規范
b. 總部配送中心質量管理
c. 直屬區域分部配送中心質量管理
d. 質量檢驗管理
2. 營銷部
營銷部是流通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承擔流通企業的批發銷售業務,營銷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對資金回籠的掌控,銷售業績的增長是其主要的職責。實現對批發業務的科學管理是E6.NET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核心目標之一。
3. 門店
門店是供應鏈流通企業的基礎,它主要是承擔日常零售業務,同時也是總部職能功效的重要對象。根據門店與總部的關系不同可分為:直營供應鏈店、特許加盟供應鏈店、自由供應鏈店。實現供應鏈門店的集中統一管理,是E6.NET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另一核心目標。
3. 二級管理中心
流通企業實現企業并購和跨地區經營的重要管理機構,它是總部職能的延伸。二級管理中心可以在總部授權的情況下,對所屬門店進行管理。
2)、組織管理機構圖
3)、供應鏈企業的核心職能機構——配送中心
為了實現供應鏈企業的高效管理和運轉,配送中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采購功能。供應鏈企業配送中心匯集各節點的要貨計劃后,結合配送中心庫存和市場供應情況,制定采購計劃,統一向供應商采購商品。
2.質檢功能。商品采購入庫前,必須進行嚴格、規范的質量檢驗。
3.配送、配組功能。根據各節點的訂貨單、按照貨主的要求、合理拼配商品并及時送貨上門。由于各節點在同一時間提出的要貨在品種上不完全相同,要貨數量也不等,同時供應商提供商品的時間也不會一致,這就要求配送中心將供應商提供的商品進行匯集后,根據各分店的要貨進行配組,然后進行分送。
4.分裝功能。為了降低商品進貨價格和進貨費用,往往采取大批量進貨的方法,或者供應商提供的商品一個包裝的數量較大,對單個分店來講易造成積壓。這樣,配送中心根據各節點銷售的要求,必須對這些商品進行分裝,縮小包裝以滿足各分店要求。
5.加工功能。部分粗加工商品如糧食、水果、蔬菜等,供應商提供的往往是原始形態的實物,不能直接分送各節點銷售。配送中心應具備對這類商品進行簡單加工功能,如篩選、分級、分揀、計量、包裝等。
6.儲存保管功能。配送中心除了對一些品種多、一次采購批量較小,各節點需求不同的商品集中儲存外,對于長年銷售、采購數量大的商品,配送中心應保持一定的庫存儲備,隨時滿足各節點要求。
7.調運功能。由于各節點分布相對較散,且數量較多,限于交通條件或基于經濟上的考慮,不可能配備足夠的交通工具,這就要求配送中心能根據計算機網絡所獲得的各分店要貨信息,合理安排調運力量,及時向各分店運送商品,充分滿足各分店銷售要求。
8.信息采集、傳輸功能。配送中心同時也是供應鏈企業的信息中心,它一頭連著采購,一頭連著銷售,各方面在實際經營中所取得的經驗和暴露的問題均可以在配送中心得到全面反映。
業務流程分析
1)、采購、入庫—采購、驗貨流程圖
采購進貨業務流程說明:
直營供應鏈店、特許加盟供應鏈店、自由供應鏈店、其他批發機構網上傳輸每日、周、月、季、半年、全年要貨計劃→
→總部配送中心采購處生成每日、周、月、季、半年、全年采購計劃,采購計劃經總部配送中心審批,由配送中心采購處上報總部業務部統一管理、備案,經管理總部總經理或分管副總經理審批后執行→
→總部配送中心采購處采購員選擇供應商→
→總部業務部與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
→供應商帶貨及貨票送到總部配送中心庫房處→
→總部配送中心庫房處驗收員、質檢處質檢員點數、質檢,將批號、效期(15項要求)在來貨票標明,票貨核對無誤后,質檢員、收貨員在來貨票上簽全名,商品入庫上卡→
→總部配送中心庫房處驗收員將來貨票轉入庫房處保管員作進貨記錄登記,來貨票按要求登錄完畢→
→總部配送中心財務處核算員,進行購入商品明細帳登記→
→總部業務部管理員將來貨票(每日1次)確認→
→轉總部業務部統一管理處管理員作進貨錄入商品相關信息后,并簽字蓋名章,以備核查→
→來貨票轉給總部財務部統計員(應付賬款核算)按供應商分類,把來貨票內容與總部業務部統一管理處管理員進貨錄入信息、總部配送中心庫房保管員作進貨記錄登記雙方入庫信息核對無誤后,由總部財務部會計作帳務處理。
系統基本功能列表
系統實施模式
1、采取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穩健行進的基本策略
項目實施重要的前提是基礎管理工作的完善,信息系統的實施同時面臨著與業務的逐步貼合問題。因此主要業務流的信息化應放在一步,避免枝節的功能需求影響主業務流的信息化。在主業務流順利信息化的基礎上,再塔建較為完整的信息平臺。
2、在項目實施方式上,采取中端試點-基礎培訓-高端鏈接-擴大試點-經驗總結-應用培訓-按步展開的方式進行項目實施;
3、充分做好實施前的準備;
4、優化的組織機構是保證順利實施的關鍵因素;
5、逐層進行培訓;
6、注重實施模型的建立與調整;
7、運營服務應貫串在整個項目的運行期。